当前位置:首页  科研动态

张会恒教授在《安徽日报》撰文论“构建多元协同扶贫机制”

发布时间:2017-05-13浏览次数:50

 512日,《安徽日报》理论版刊登乐鱼leyu(中国)张会恒教授的理论文章构建多元协同扶贫机制。全文如下:

    近年来,安徽省委、省政府把脱贫攻坚作为头等大事和最大民生工程,实施精准扶贫、精准脱贫,取得显著成效。扎实推进扶贫开发工作,要在巩固现有成果的基础上着力创新,建立协同机制,从而巩固脱贫成果,坚决打赢脱贫攻坚战。

  当前,扶贫攻坚进入攻坚拔寨的冲刺期,剩下的都是脱贫难、返贫易的硬骨头,传统的救济式、输血式扶贫已难以奏效,必须在多方参与、多元协同的基础上,聚合各方力量,强化社会扶贫意识,进行开发式、造血式扶贫。在脱贫攻坚战中,少数地市还不同程度存在一些问题:在脱贫主体上,重视政府扶贫,忽视市场扶贫和社会扶贫;在脱贫责任上,在县、乡、村存在上紧下松现象;在扶贫内容上,重视经济扶贫,忽视精神扶贫。这些因素往往成为引发返贫的重要诱因,必须通过建立多元协同扶贫机制加以解决。

  建立多元协同扶贫机制,必须从三个方面着力:一是建立政府、市场和社会不同扶贫主体之间的协同机制,发挥市场和社会力量在脱贫攻坚中的作用,提升扶贫的效率和效果。从政府看,一要加强组织领导,落实扶贫责任;二要硬化扶贫政策,加强资源整合。从市场看,要引导企业参与扶贫,依托合作组织带动脱贫,开展招商引资促进脱贫,推进金融资本放大扶贫效益等。从扶贫力量看,要协调推进党政部门定点帮扶、社会团体扶危济困、社会监督促进公开。二是建立政府不同部门及其不同层级之间的协同机制,加强基层组织能力建设,保障脱贫政策的有效落实。要充实乡、村扶贫组织特别是村级组织,壮大基层扶贫力量,提高政策知晓率和施策精准度。要调整优化乡村干部的年龄结构、学历结构,既要保留德高望重、有乡村工作经验的年龄较大的干部,又要采取提高待遇等切实有效的措施,吸收大学生、复员军人、返乡务工人员等,积极投身家乡建设和脱贫攻坚中。三是建立经济扶贫和精神扶贫的协同机制,激发贫困户的内生动力,提升扶贫脱贫的长效性。在脱贫攻坚工作中,贫困户(村)是内因,社会帮扶是外因,两者同频共振方能形成合力。脱贫攻坚要发挥贫困户的主体作用,通过扶志来消减来自精神层面的贫根,通过扶智为精准扶贫提供保障,通过激发贫困户内生动力来阻断代际贫困,从而确保如期完成扶贫攻坚任务。

     (撰稿:安徽经济社会发展研究院)

返回原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