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科研动态

杨善林院士应邀来乐鱼leyu(中国)讲学

发布时间:2014-12-05浏览次数:372

 

124日下午,中国工程院院士、国务院学位委员会管理科学与工程学科评议组成员、教育部管理科学与工程学科类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委员、合肥工业大学管理科学与工程一级学科博士点首席博导杨善林教授应邀在乐鱼leyu(中国)龙湖东校区图书馆报告厅作了题为“互联网与大数据时代的产业发展思维”的报告。报告会由校长丁忠明主持,副校长周加来及300余名教师聆听了报告。

杨善林首先借用习近平总书记的话指出,进入21世纪以来,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正在孕育兴起,全球科技创新呈现出新的发展趋势和特征。学科交叉融合加速,新兴信息技术广泛渗透,带动了几乎所有领域发生了以绿色、智能、泛在为特征的群体性技术革命。互联网与大数据的出现及发展则是这场技术革命的重要体现。了解和学习互联网与大数据的相关知识,有助于改变惯性思维,推动科学研究方式的变化发展。

接着,杨善林从互联网与大数据、互联网商融、制造业变革、智能互联产品、高度关注颠覆性技术五个方面进行详细阐述。

杨善林回顾了上个世纪七十年代以来互联网技术的变化发展。互联网技术与自动数据采集技术、自动控制技术和无线通信技术的融合发展,形成了智能物联网技术。而互联网技术与数据中心技术、智能终端技术、高速通信技术和复杂数据处理技术的融合发展,形成了云计算技术。他指出,物联网技术与云计算技术都是互联网技术的新发展,都与我们的生活息息相关。在这两种技术快速发展的背景下,经济管理的问题研究思维方式也将发生转变,最终会对经济和社会的发展产生巨大影响。

在谈到互联网商融时,杨善林分析苏宁电器由家电专营门面到建立自己电商,例举了万达电子商务、浙江网商银行、淘宝和京东等事例。他指出,互联网与大数据技术促进了商业在市场机制、渠道管理、营销策略和商业模式上的创新。除此之外,互联网与大数据技术还促进了金融领域和服务思维的创新。

在谈到互联网与大数据技术在制造业变革方面的影响时,杨善林指出,互联网与大数据技术提升了高端装备的效能价值,拓展了高端装备的应用范围;提高了产品设计的创新能力和产品生产的智能化水平,降低了产品研发和生产过程中的风险;进一步优化了价值链和价值网络,使之更快地发现市场需求,更好地在全球组织制造资源,显著提高制造业的资源利用率;互联网与大数据技术使产品与服务之间的界限越来越模糊。

杨善林从20世纪60年代前、60年代至70年代、80年代至90年代及当今四个阶段介绍了智能互联产品的特征,指出了智能互联产品包含物理部件、智能部件和联接部件三个核心元素。他介绍了新技术结构,指出企业有了新技术结构后,不但能实现快速应用操作和开发,更能搜集分析和分享产品内外各个环节产生的大量数据。

最后,杨善林介绍了2013年麦肯锡全球研究院发布的驱动未来经济的12种颠覆性技术,并以柯达公司为例,指出新技术改变公众和国家的处世规则,颠覆性技术重构产业格局。

丁忠明在总结讲话中指出,互联网与大数据技术在日常生活中的作用越来越明显,对未来经济生活发展也带来巨大的变革。他要求现场教师要学习培养互联网思维,认识了解当今时代,更有针对性地培养社会需要的人才。作为安财人,更要认真思考利用互联网与大数据技术带来的变革,促进学校更快更好地发展。

返回原图
/